科学的励志

万维钢认为,世面上的那些励志书籍大多是个人经验和心灵鸡汤,或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或讲述八卦逸闻,或突出口才的作用……但是这些都不能算是科学的励志。科学的励志要经得起重复检验,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就是一种科学的励志。譬如有研究表明,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是自控能力。而且,意志力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生理机能,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就像我们的力气,在某事上费力过多,就没法去干别的事了,得需要休息补充能量。有研究表明补充意志力的方法是喝含糖饮料,需要真正的糖,而不是甜味剂。此外,做选择会消耗意志力(决策疲劳),好习惯会减少意志力消耗,比如自我监控和长立志等。

初之不慎,危害甚深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段很火的台词:“一个名牌包,我努努力可以负担得起,但是名牌包背后的生活,我假装不起。”其实早在古代,就有类似的认知。「韩非子」中有一则“象箸之忧”的故事: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其叔父箕子见后,忧虑万分,预感天下将有祸患。果然,用了象牙筷子就会用犀牛角杯或玉杯,用了犀牛角杯或玉杯就不会吃粗茶淡饭,就得配上其他的山珍海味……相应的衣食住行也都会因此改变。骄奢淫逸至极,便将殷商引向覆灭。可见,初之不慎,危害甚深。

通过做笔记实现零秒思考

当别人对你说“再好好想想”时,很多人绞尽脑汁思考,而实际却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那么怎么深入思考呢?莫慌,这里有一个来自麦肯锡公司精英的掌握“零秒思考”的方法:做笔记。具体的做法是:将一些 A4 纸横放于面前,每张纸写一个主题, 1 页写 4 至 6 行,每行 10 至 30 字(以英文为例),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 1 分钟以内,每天写 10 页。也就是说,每天要用 10 分钟的时间来做笔记。在 1 分钟这个时间限制内,迅速且毫不犹豫地写出大量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沉默效应

古德曼定理,又称沉默效应,由美国加州大学古德曼教授提出。该定理阐述了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发挥的作用。尽管“0”表示没有,但 “0”也是很关键的,有时能让效能放大数十倍。同样,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顺利推进,即没有恰当的沉默,就没有良好的沟通。很多时候,“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是一种绝佳的境界。一味地高谈阔论容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的印象,更容易被对方从言谈中抓住缺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时沉默”也是一种处世方式与人生智慧。

追蛇效应

追蛇效应讲的是有一个农夫去野外割草时,不慎被毒蛇咬伤,农夫很愤怒,于是拿起镰刀奋力追赶毒蛇。由于没及时处理被咬的伤口,导致蛇毒扩散全身,最后农夫中毒身亡,毒蛇逃之夭夭。这一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别人说了或做了让你痛苦的事,你会陷入情绪中不停地回想,他为什么这样,或者想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又或者不断指责和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一旦陷入这一思维循环,你就和带伤追蛇的农夫一样,最后面临的是得不偿失的结局。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先从痛苦事件中摆脱出来,再用理智去解决问题。

红酒和葡萄酒的区别

人们常用的“红酒”一词,实际上是指干型的红葡萄酒。干型的意思是,酒中的糖含量很低,尝起来一般没有甜味。红则是按葡萄酒颜色分的类。显而易见的,红酒,就是红色的葡萄酒。而葡萄酒,就是用葡萄发酵酿造的酒精饮品,它所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按颜色分有红、白、桃红葡萄酒,按含糖量分有干型、半干、半甜、甜葡萄酒,按二氧化碳含量分静止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也就是说,红酒是一种葡萄酒,但并不能用于指代所有的葡萄酒。红酒只是葡萄酒大家族中的一名成员。红酒的流行也许是因为干红葡萄酒是国内市场上人们认知度最高,是最常见,最容易买到的葡萄酒。

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是指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这具体表现为: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反向形成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揪女孩头发的男孩,最终成为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