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这个词所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并没有一个共同、稳定的含义来使人信服。但阿德勒给了我们一个参考: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比如在我们状态好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自己的价值,比如人品、金钱、才华、美貌等,我们会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价值,而这些足够支撑我们每天的生活。但是在一些时候,这些价值好像突然失灵了一样,不管我们拥有什么,似乎都觉得我们是没有价值的人,或者只有一点价值。通常这种情况也会伴随着自卑感。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个人价值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都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关键因素还得回到我们为社会做出了什么。
作者: leread
频繁聊天才生的恋爱错觉
这种“恋爱错觉”是一种叫作“单纯接触效应”的心理效应,指的是人们与其他人或物品接触的次数越多,就越对他们有好感。这是办公室恋情产生的重要原因。和异性聊天频繁,经常分享生活中的事情,都会增加二人的亲密度,会让对方产生恋爱错觉。但光有亲密度没有激情和承诺,显然不是爱情。人都有倾诉和分享的需求,如果对方能随时满足倾听对方的苦闷并与你共鸣,经常嘘寒问暖,也会使人恋爱错觉,何况现代社交软件还自带滤镜功能。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但当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时,这句话看起来就很有道理了。“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不得不说,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哪怕是我们自己的苦闷,也是和他人有关的。甚至包括孤独、自卑感和对自己的不喜欢都源于人际关系。如果能够一个人生存在宇宙中,也许这些烦恼就都不存在了,或者说是可以大大地减少。但正因为我们没办法一个人生存在宇宙中,所以我们才有这些烦恼。所以,阿德勒将处理人际关系看作是人生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交友、工作、爱这三个方面,我们都需要与人合作。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X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就行),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打疫苗要注意什么
疫苗接种禁忌证,我国习惯将疫苗禁忌分为一般禁忌和绝对禁忌,国外的书刊则称其为禁忌证和慎用证。通常,禁忌指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可缓期接种,比如发热、疾病恢复期(相当于慎用证)。绝对禁忌证指的是接种疫苗后,有可能造成发生接种不良反应概率的增加和不良反应加重,又或是免疫损伤。我们可参考美国2003年ACIP推荐的方案,成年人中某些有健康条件的可以选择接种某些疫苗。比如HIV感染者可接种肺炎多糖疫苗、水痘疫苗;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肝炎(包括酒精肝)、心脏病患者,可接种流感疫苗。
如何朗读一篇文章
第一、确定文体和朗读基调。在朗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应该根据文章内容确定基调。比如一篇形容春天美好的散文,朗读基调可以是清新舒展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声音柔和,抒情,气息深且长。而一篇会议上的发言稿,朗读基调则是高亢明亮的,具体表现为:用实声发声,吐字有力度,气息要稳定,声音有穿透力。
第二、语音准确。做到不读错字,不多字减字,不颠倒字词顺序。
第三、读准轻声儿化。比如语气助词“呢/吗/了”一般都是轻声,还有结构助词“的,地,得”也应该读作轻声。第四、做到语意清晰。朗读者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合理安排停连重音。句子越长,停顿越多。句子越短,停顿越少。感情沉重时,停顿多。感情欢快时,连接较紧。
不要活在或许……未必……不过的日子中
你有羡慕过别人吗?有过“如果成为某种人就能够幸福”类似的想法吗?如果你有过这样的想法,那你或许接下来就会想到“我永远不可能成为像 TA 那样的人”。在这一连串儿“如果我……就……”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往往就是“无法改变”:我既不可能成为像 TA 那样的人,也不可能获得幸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都是我们为自己不做改变所找的借口。因为我们害怕去实践之后,没有获得我们理想中的结果,所以干脆不行动,干脆一直用“如果……就……”来代替改变。其实一直活在这样的假设中,是对自己的一种纵容,不管怎样,“去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而“光想”只会消耗自己。
发生过的事必然再次发生
太阳底下无新事,发生过的事情必然再次发生,这句话出自「圣经·旧约」中的原文:“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意思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发生过的事情还是将要发生的事情,都已经有人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不会有全新的东西出现。寓意人不能进行真正的创造。不能从无中生有来,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思维上的东西,其实都是旧物的重新组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曾引用此话在其著作中,他同样认为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得到任何教训。
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别试图去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以偏概全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最简单的例子是当有一个人对我们恶语相向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向我们砸臭鸡蛋。其实那只是那“一个人”的问题,而不是“大家”的错。如果我们经常把那“一个人”和“大家”混淆的话,就会觉得世界对自己充满恶意。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犹太教教义里有一段话称,假如有十个人,其中有一个,无论你做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你们俩互不喜欢。有两个人能够与你成为好朋友。剩下的既不会批判你,也不会和你成为朋友。那么你的关注点会放在好朋友身上,还是那个讨厌你的人身上呢?或者是那七个人身上呢?书里的答案认为,缺乏“人生和谐”的人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并以此来判断“世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