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四种情况不是原谅。1.原谅不是消除我们的记忆。大脑印象包括潜意识和显意识,并不完全受人控制。“如果你没有忘记,那你就没有原谅”是不对的。2.原谅并不意味着伤害所带来的各种不好结果都能消除。我们所有的言行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原谅并不能消除那些由坏行为导致的坏结果。3.原谅并不一定能重塑信任的关系。原谅可以能使信任关系的重建成为可能,但并不一定能重塑。4.原谅并不总是能够带来和好。和好就是恢复和谐的关系。原谅无法自动带来和谐的关系,但它为和谐关系的建立开启了可能。
作者: leread
对于人生,我们只能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
对于生活中你所做的决定,你都可以质疑,问一问自己为什么那样做,不断追问,直到听到最真实的答案。不要浅尝辄止,要继续探索,深入提问。
聚餐你会吃得更多
有时,我们吃东西并非因为饿,而是因为大家都在吃,或因为开心庆祝所以胃口大开。比如,聚餐时人们停止进食往往是因为同伴的人吃完了,而不是因为吃饱了。一家人聚餐吃饺子的时候,你肯定不会记得自己是吃了10个还是15个饺子。这就是聚餐的陷阱,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一个人吃饭,和好朋友一起吃饭时,平均会多吃35%,如果和一大群人一起吃饭会多吃将近一倍。同类人一起吃饭的饭量相近,这也是为何一家人或者两口子体型往往相近的原因。
回忆是我们唯一能主宰的生活
余华说,人们热爱回忆,是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获得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换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回忆中创造“新生活”,我们是回忆的主宰,是过去的生活的编剧。
最具攻击性的说话方式:反问
反问往往伴随的是对对方态度,能力,智商和人品的质疑,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攻击行为。就像同学说了一句,“你真的明白了么?”,言下之意就是:“我觉得以你的智商是明白不了的”,是对你整个人的质疑。而且,反问本身还是一种拒绝沟通的表现,因为反问本身就预设了答案,你只有接受或者反对,无法再继续沟通下去。同时,反问还是一种获取话语权的方式,其实是一种想要控制谈话进程的行为,因为反问句中对方已经预设了立场和观念,你只能选择接受。而对于这种控制,我们的心理会本能地产生抵制。喜欢用反问句的人,往往控制欲和权力感都比较强。
先动起来事情才会变化
如果你产生了一种想要改变的念头,那么在你充分考虑了它的可行性,认为自己能够为之努力并承担其风险的时候,你应该要做的是行动,而不是纠结。不要花太多时间考虑“我完成了这个任务”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要想太多“如果……那就……”。事物发展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而先变化,让事情动起来,事情本身的逻辑会让你一步接一步往前走。就像写文章一样,写之前,想清全文是不可能的,写完第一句,第二句出现,直到写完全文。
幸福生活的关键:好奇心
好奇心是生活幸福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什么有些人的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有些人的看起来枯燥乏味?那些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愿意尝试,他们拥有着对生活的好奇心,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愿意把自己的心得、喜悦分享给他人。而缺乏好奇心的人则否认了很多可以去做的事,生活变成了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乏味重复。如果想拥有幸福的生活,至少从心理上,要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让自己勇于去尝试。
低脂牛奶的营销骗局
在食品配料表,脂肪一直都是名声最坏的那一项,注重健康或身材的顾客们通常对低脂食物更有好感。人们对脂肪过量的担忧曾经让牛奶的销量在 20 世纪 70 年代锐减,而化解这一危机的救星正是低脂牛奶与脱脂牛奶。低脂牛奶上常常出现 2% 的标签,这让大家觉得 98% 的脂肪都被去掉了,但实际上牛奶的全部脂肪含量只有 3%。为此,脱脂牛奶的推广者强烈呼吁禁用这一欺骗性广告,但并没有成功。
痛点
痛点,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更高更挑剔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形成的心理落差和不满,它会聚焦成一个点,成为负面情绪爆发的原点,让用户感觉到痛。核心痛点是用户最痛的一个原点,像一个圆心,它通常指一些空白市场的核心问题。外围痛点,是圆心的扩散,指一些夹缝市场、细分市场和精众市场,其痛苦指数比核心痛点要低很多,但也能给用户带来不小的困扰。比如蚊香,它消除了我们被蚊虫叮咬的核心痛点,但是蚊香难掰的外围痛点又出现了。
狗哨式虐待
狗哨式虐待,指在公开的场合中,你的伴侣或者家人基于某些外人不知道的前提,说一些外人听起来很正常,实则是在刺激你的话。如果你因此生气难过,在外人眼中就是你无理取闹,敏感易怒,另一方反而成了你消极情绪的受害者。这是一种精神虐待行为。进而延伸,可以指他基于理性状态下无异议的前提,说一些刺激到你感性的话。如果你因此而失态,那就是你有问题。